竹林女科证治
ABUIABACGAAgv6_IwwYopeDguAcwwgM49gQ

《叶氏女科证治》系托名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所著的妇科典籍,原书初以《竹林女科》之名于1817年刊行,1913年更名为现名石印出版。全书共四卷,分述调经、安胎、保产、求嗣及保婴五大主题,涵盖经带胎产全周期诊疗及新生儿护养方法,并涉及男子不育症治疗。书中按13至50岁女性生理特点分类论述经证,提出安胎八项禁忌及十余种产儿护理技法。该书原名《竹林女科》,初刊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1913年由鸿文书局更名为《叶氏女科证治》并石印发行。因原书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后世多托名叶天士所著 [3-4]。2015年版校注本以1913年石印本为底本,由施仁潮团队完成现代整理,纳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列。本部底本清光緖乙未21年錫山邊氏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竹林女科证治
序紹興在昔為會稽郡,山水佳麗。自東晉以來,其地多禪宮梵剎。相傳,時有高僧異人,隱見山中,四方人士;聞其勝者,競欲往從之遊也。蕭山有寺,曰竹林,其創建殆不可考。寺僧得異人術,薺治疾病,於女科尤精。病者遣媼,以所患聞於老僧,老僧應手付方,投無不效。以此竹林女科之名,震於遐邇,遂為會稽郡增一勝事。釋氏言:如來出世為大醫王,五地菩薩,方便度生,以薺方藥,治療諸病。意者,老僧或通其奧,而廣其傳,與未可...
卷一調經上月經先期經以月至為常,若陽大過而月經趲前一月,忽早一月,則其形色多赤,或紫而濃,其臟氣飲食喜冷畏熱,乃為血熱。如證挾痰火,宜服加味調經丸。加味調經丸香附五斤(分作五股,以酒、醋、鹽湯、童便、米泔各浸三日,仍用原汁煮乾。再用蔥五斤,取白細切,拌香附焙乾,以蔥白香黃為度) 當歸 白芍 生地黃(各四兩) 黃連 黃芩(各三兩) 川芎 杏仁 柴胡(各二兩) 白芷(二兩五錢) 青皮(一兩五錢)...
卷二安胎上妊娠脈訣歌肝主血兮肺主氣,血為榮兮氣為衛。榮衛和諧胎必成,血衰氣盛未有體。寸微關滑尺帶數,流利往來如雀啄。三部沉正等無疑,尺按不止胎始確。滑疾不散三月胎,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緊牢強滑利安,沉細而微歸泉路。驗胎有無婦人二三月經水不行,疑是有孕,又疑血滯。心煩寒熱,恍惚不定,宜用驗胎散以探之。服後一時許,覺腹內中動,則有胎也。臍下動,乃血瘕也。不動,則血凝而非胎也。如一服未效,再用紅花煎...
卷三保產上保產總論生產一事,造化自然之理。本古今常事,而人人認為難事。時至自生不必憂疑,而人人抱乎憂疑者,總由此理未明也。造化原不令人難生,人多不知調攝因而難生;造化原不令人逆生,人多慌忙逼迫因而逆生。難逆兩端關係二命,倘平時不知講求,則臨產必至誤事。為夫君者,宜於平時家中談論,令婦女習聞知熟,有孕知調護,臨產有主張,不慌忙,無疑懼,自無難產之患,以受胎後論即不能如古人胎教。凡可禁忌者(詳見...
卷四求嗣上求嗣總論生人之道,始於求嗣,而求嗣之法,不越乎男養精、女養血兩大關鍵。蓋陽精溢瀉而不竭,陰血時下而無愆,陰陽交暢,精血合凝,胚胎結而生育滋矣。若陽虛不能下施於陰,陰虧不能上承夫陽,陰陽牴牾,精血乖離,是以無子。主治之法:男當益其精而節其欲,使陽道之常健;女當養其血而平其氣,使月事以時下,交相培養,有子之道也。世人不察方,且推生克於五行,蘄補養於藥餌,以偽勝真,以人奪天,雖孕而不育,...
跋蕭山竹林寺僧,以專治婦科名於浙東、西。余家距寺不及百里,求其方書,從未之見。道光庚戌,妹婿張君春棠,貽佘此書,按方試用,效輒立見。問所自來,云:得之旌德薦紳家,尚自留其一也。顧作者姓名不傳,歷詢醫士,亦無能道之者。或謂:書名竹林,意即寺僧之秘傳,與余韙其言,藏之篋衍。咸豐辛酉,粵匪陷吾郡,是編與他書籍,同淪劫灰,流離轉徙間,無此恆覺不便。同治間重遊皖水,遍求之而不得,問旌德汪氏原刻,亦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