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斠诠
ABUIABACGAAg9YH0wgYolOPCrwIwwgM49gQ

《中风斠诠》由近代医家张山雷于1917年编撰,以张伯龙《雪雅堂医案·类中秘旨》为基础,结合中西医学理论系统论述中风病症,2005年经吴文清点校后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收录于“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出版。该书成书于中西医交融的学术背景下,旨在厘清历代医籍对中风证治的认知差异。全书分三卷:首卷辨析中风外因与内因学说;次卷详述内风暴动的脉象证候及八种治法,如闭证宜开、脱证宜固;末卷评析历代方剂并修正古方配伍。书中整合传统医理与近代医学观点,归纳肝阳潜镇、痰涎开泄等辨证体系,分类阐释古今验方调整原则。其内容结构体现民国时期中医专病研究的系统性特色,为中风诊疗提供理论框架。

中风斠诠
序吾華醫學,防於上古,盛於漢唐。論雜病者,自《素問》以降,莫不以仲景《金匱》、皇甫士安《甲乙》、巢氏《病源》、孫氏《千金》、王氏《外臺》諸家為軌範。誠以漢唐家法,辨證論治,具有精義,可為萬世不易之法守。不比宋、金、元、明諸書,時以氾濫空言充篇幅,作皮相語也。獨至中風一證,昏厥暴僕,無非肝陽不靖,生風上揚,而證以古書,則此是內動之風。《素問》本不在中風之例,至《金匱》、《甲乙》而始謂之中風,方...
中風斠詮自序中風之病,猝然傾僕,痰壅涎流,而癱瘓不仁、舌強語謇、痙厥瘛瘲、抽搐昏憒諸危症接踵而來,甚則不動不言、如癡如醉。世之醫者,無不知是險候,而殊少捷應之治驗。即遍考古今醫籍,亦莫不各有議論,各有方藥,然尋繹其詞旨,大都模糊隱約,疑是疑非,所以如法治療,亦復無效。〔批〕(古人未知有氣血上菀腦神經病之理,所以議論無不隔膜,則所定諸方又安得有效?) 近之西國醫家,則謂此是血沖腦經之病,又有稱...
中風斠詮後序醫之為學有二要焉,曰理論,曰治驗。理論者,所以探討病機之原委;治驗者,所以昭示用藥之準繩。有治驗而理論不足以申明之,則本末未詳,尚是偶然之幸中;有理論而治驗不足以證實之,則空言無用,徒貽覆瓿之譏評。吾國醫書多以理論見長,充其弊也。甚至竟騁辭鋒,而恍惚杳冥,難徵實效。然亙古以來,病機之愈闡愈詳,而得收效果者,亦正不少,則理論尤為治驗所自出者也。西醫之心法,在新發明而不在學古訓,故其...
中風斠詮卷第一中風總論第一節 論風之為病以外因內因為兩大綱風者,大塊之噫氣也。大之而云物晦明,陰霾晴霽,無一非此大氣之鼓盪;小之而動息掌乳,草木繁滋,又皆恃此空氣為涵濡。吾人生於氣交之中,呼吸吐納,更息息相依為命,尤為須臾不可離者焉。然在天之風,其和煦也,則為生長百物之母;其肅殺也,即為摧殘萬有之機。而斯人之呼吸長空,賴以生活者,得其和氣,則吐故吸新,百骸滋長;而感其戾氣,即千變萬狀,疾病叢...
卷第二內風暴動之脈因證治第一節 脈因證治總論自前賢有脈因證治之四綱,而後之談醫者,皆當備此四者以為治療之準則。脈者,所以考見其氣血之盛衰虛實也;因者,所以推溯其病情之根本淵源也;證者,所以昭著其發現之情狀;治者,所以昭示其入手之南針。凡讀古書以治今病,果能守此理法,具此目光,斷不患見地不明,識力無定。而惟此內風暴動一證,則古人所論病因,皆是隔膜。今既能發明《素問》所謂氣血上菀之原理,則於因之...
卷第三古方平議第一節 古方總論中風方藥,古人書中,《千金》、《外臺》為獨多,大率皆溫中解表之劑,固為外感之寒風立法者也。今者血沖腦經之理,既昭然若揭,則古方雖多,必不能復適於用,據新發明之學說,以正古人之誤,既不能為古人曲為諱飾,亦不必能為古方曲為說解者矣。惟是就新治驗而言用藥之理法,則閉者宜開,脫者宜固,氣火之升宜於潛降,肝陽之擾宜於清泄,痰涎之塞宜於滌化,陰液之耗宜於滋填。凡此種種,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