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科类编
ABUIABACGAAgnaLywgYovveHvgEwwgM49gQ

《疹科类编》是一部以论述痘诊证治为主的儿科医学专著。武之望著,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首次刊行时名《疹科枢要》,天启五年(1625)修定后再次梓行。《疹科类编》全文约2万余字,全书分“论”、“方”两大部分。“论”相当于全书的正文部分,分为总论、发热、见形、出痘、收后五节,分别论述了麻疹的病因病机及各期的辨证治疗原则。“方”相当于该书的附方部分。全书共收载有关治方148首(其中姜连汤、干姜桔梗汤、解毒化滞方三方为董汉杰所增补),分为24类。《疹科类编》文字精炼、内容丰富,论疹科辨证义详而明,述疹科治疗方备而确,申兼症证治法赅而精。其所论及附方,不仅适于麻疹一证的辨证治疗,同样适用于多种儿科杂病的诊治,因而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实用价值。

疹科类编
重刻疹科類編序《疹科類編》乃臨潼武叔卿先生所著也。自此書一出,人隋珠,家卞璧,然未付坊刻,傳世甚少。先君子家藏一本,賴以全活者甚多。憶庚申歲底,忽命傑曰:爾雖習舉子業,醫道不可不講,且爾亦有子女,將來出痘疹,寧束手惟他人是問乎。遂細閱此書一過,頗解大義。次年辛酉正月,即疫氣流行,排門挨戶出疹。適先君子臥病,踵門求治者不下數百人,傑按方治之,輒隨手愈。後癸酉到都門,即遇疹行,男女大小起死回生者...
論總論辨疹疹症俗名麩瘡,或名糠瘡,聞人氏所謂膚疹是也。疹有二端:出於痘前者名奶疹子,出於痘後者名正疹子。痘前之疹屬邪熱,故屢出而不解;痘後之疹屬胎毒,故一出而即盡。何以言之,蓋幼童乃純陽之體,鬱積熏蒸,即為疹症。然何以屢出而不解也,蓋痘毒尚在五內,而此氣止及肌膚,所以真毒未出,不作正疹也。若既痘之後,臟毒盡解,一遇疹氣流行,感入腑部,而胎毒盡泄無餘矣。此後不復再發,乃為正疹也。其發雖有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