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正要
ABUIABACGAAg1eOowgYo6rLdiAMwwgM49gQ

《饮膳正要》为元忽思慧所撰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该书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本部底本明景泰七年內府刊本(故宮善本:故殿025429–025431);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四部叢刊初編·飲膳正要》(漢リポ文字化本)。

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传播和发展我国卫生保健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饮膳正要
御製《飲膳正要》序朕惟人物皆稟天地之氣以生者也。然物又天地之所以養乎人者,苟用之失其所以養,則至於戕害者有矣。如布帛菽粟雞豚之類,日用所不能無,其為養甚大也。然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其為戕害一也。其為養甚大者尚然,而況不為養而為害之物,焉可以不致其慎哉!此特其養口體者耳。若夫君子動息威儀,起居出入,皆當有其養焉,又所以養德也。嘗觀前元《飲膳正要》一書,其所以養口體、養德之要,無所不載,蓋當時...
卷第一三皇聖紀太昊伏羲氏風姓之源,皇熊氏之後。生有聖德,繼天而王,為萬世帝王之先。位在東方,以木德王,為蒼精之君。都陳時,神龍出於榮河,則而畫之為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立五常,定五行,正君臣,明父子,別夫婦之義,制嫁娶之理。造屋舍,結網,以佃漁,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取犧牲,供祭祀,故曰伏羲氏。治天下一百一十年。炎帝神農氏姜姓之源,烈山氏之後。生有聖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以火德王,...
卷第二諸般湯煎桂漿生津止渴,益氣和中,去濕逐飲。生薑(三斤,取汁) 熟水(二斗) 赤茯苓(三兩,去皮,為末) 桂(三兩,去皮,為末) 曲末(半斤) 杏仁(一百個,湯洗,去皮、尖,生研為泥) 大麥糵(半兩,為末) 白沙蜜(三斤,煉淨。)右用前藥,蜜水拌和勻,入磁罐內,油紙封口數重,泥固濟,冰窖內放三日方熟。綿濾冰浸,暑月飲之。桂沉漿去濕逐飲,生津止渴,順氣。紫蘇葉(一兩,銼) 沉香(三錢,銼)...
卷第三米穀品稻米味甘苦,平,無毒。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蘇門者為上,釀酒者多用。)粳米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和胃氣,長肌肉。即今有數種。(香粳米,匾子米、雪裡白,香子米。)香味尤勝。諸粳米搗碎,取其圓淨者,為圓米,亦作渴米。粟米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良,治胃中熱,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云:粟類多種,顆粒細如粱米,搗細...
跋《飲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曆三年常普蘭奚進書表,虞集奉敕序,蓋元代飲膳太醫官書也。明景泰間重刻於內府。此本《皕宋樓藏書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見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較遜。有景泰年序,知此為明本而非元本,特佚去景泰一序耳。其書詳於育嬰,妊娠、飲膳衛生、食性宜忌。諸端雖未合於醫學真理,然可考見元人之俗尚。舊時民間傳本極稀,近世藏目以鈔本為多,究不若此刊本之可信。余求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