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
ABUIABACGAAghd_JwgYoy6Tc6QEwwgM49gQ

《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全书分上、下两卷。作者通过数十年对人体结构的观察研究,纠正了前人关于脏腑记载的一些错误。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书称得上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参考。本部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医林改错
張序醫,仁術也。乃或術而無仁,則貪醫足以誤世;或仁而無術,則庸醫足以殺人。古云不服藥為中醫,蓋誠慮乎醫之仁術難兼也。至於稍讀方書,即行市道,全無仁術,奚以醫為?余來粵數年,目擊此輩甚眾,輒有慨乎其中。每遇救急良方,不惜捐資購送。今於癸丑四月,適聞佛山友人有幼子患症,醫以風藥投之,竟至四肢抽搐,口眼歪斜,命垂旦夕,忽得一良方,一劑稍愈,三服霍然。又有人患半身不遂者十餘年,得一良方,行走如故。余...
卷上醫林改錯臟腑記敘古人曰:既不能為良相,願為良醫。以良醫易而良相難。余曰:不然。治國良相,世代皆有,著書良醫,無一全人。其所以無全人者,因前人創著醫書,臟腑錯誤,後人遵行立論,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縱有繡虎雕龍之筆,裁云補月之能,病情與臟腑,絕不相符。此醫道無全人之由來也。夫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嘗閱古人臟腑論及所繪之圖,立言處處自相矛盾。如古人論脾胃,脾屬土,土主靜而不宜動,脾動則不安,既...
卷下半身不遂論敘醫家立言著書,心存濟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須親治其症,屢驗方法,萬無一失,方可傳與後人。若一症不明,留與後人再補。斷不可徒取虛名,恃才立論,病未經見,揣度立方。倘病不知源,方不對症,是以活人之心,遺作殺人之事,可不畏歟?如傷寒、瘟疫、雜症、婦科,古人各有所長,對症用方,多半應手取效,其中稍有偏見,不過白玉微瑕。惟半身不遂一症,古之著書者,雖有四百餘家,於半身不遂立論者,僅止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