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曹仁伯何元长医案
ABUIABACGAAgqfH-wQYotKmYTzCAAzi5BA

《叶天士曹仁伯何元长医案》三册,清代叶桂撰著,辑成于清道光元年(1821)。本书首册为《叶氏医案》,载录春温、夏暑、冬温、疟疾、痢疾、泄泻、痰饮、喘咳、肿胀、水气、黄疸、痘症、痈疡、痔漏等案,共计三百七十八则;次册为《曹氏医案》,载录曹仁伯胃脘痛、胁痛、久痢、噎膈、痿症、小肠气、乳痛及外感温邪、风湿等各类治案七十则;后册为《何氏医案》,载录何元长经治中风、肝风、呕吐、吐血、虚劳、胸痹、泻痢、便血、遗精、淋浊、肿胀、黄疸、哮喘、痹症、痞块、不寐、三消、痫症、晕眩、头痛等各科病案共计三百零三则。本书反映了清代三位杰出医家的精湛医技和不同治疗风格,可师可法。现存石岑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叶天士曹仁伯何元长医案
葉天士醫案一、春溫門(三十三方)(案1)風溫不解,早涼晚熱,口渴,舌紅。熱邪未清,陰液已衰,胃汁耗則不知飢。宜生津和陽以蘇胃。黃芩 青蒿 烏梅 白芍 鱉甲 橘紅(案2)溫邪內伏,潮熱,自利。暮甚於晝者,稚年陰氣淺也。仲景於春三月瘟病內應肝膽,例以黃芩湯為主。注:春溫正治,春屬風木,內應肝膽,故上升為嘔,下注為自利。黃芩 淡竹葉 杏仁 白芍 木通 甘草(案3)溫邪深入,咽阻,心中熱悶,自利。三...
曹仁伯醫案(案1)凡疝氣有三說,每說皆七,三七二十一說,其實各說其說也。此疝則更出於各說其說之外,名為小腸氣。夫小腸氣又有寒濕、濕熱兩途,如囊腳腫硬,膿水時流,小便不利,原在濕熱之條,不可與寒濕之疝同日語也。宜以加味通心散合二妙丸。肉桂 甘草梢 川木通 連翹殼 黃柏 川楝子 車前子 瞿小麥 淡黃芩 黑山梔 蒼茅朮 燈心 竹葉(案2)胃脘當心而痛,其痛有九,痰、血居其二焉。二者之因,因於耽飲者...
何元長醫案一、中風門(九方)(案1)右半身不遂,脈來虛軟。元氣不足也。法當溫補。潞黨參 炙甘草 鹿角霜 半夏 制於術 茯神 枸杞子 歸身 淨棗仁 霞天膏(案2)陰液虧,內風煽爍,症屬偏枯。法當柔劑養營。熟地 歸身 川斷 棗仁 杞子 紅花茯神 蓯蓉 柏子霜 細桑枝(案3)症屬偏枯,內熱,脈數。黨參 杞子 歸身 龜板 熟地 柏子仁 茯神 川斷 女貞子(案4)右膝腫痛,筋拘不仁。營虛積濕也。標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