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传外科集验方》,外科著作,又名《仙传外科秘方》。明代杨清叟编述,赵宜真集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本书由外科集验方和增添别本经验诸方两部分内容组成。“外科集验方”分述痈疽发背证治,服药通变,敷贴温、热、凉药及合用诸方六篇;“增添别本经验诸方”分别论述痈疽发背、疔疮、瘰疬、咽喉、疯狗咬人等内外治法,共五篇。全书载87方。在疡科病因上沿袭宋代陈无择所倡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并提出五种痈疽病因:天行时气,七情内郁,体虚外感,身热搏于风冷,以及食炙煿、饮法酒、服丹石等热毒。在疡科辨证上,除痈为阳证,疽为阴证外,强调痈疽有“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阳变而为阴”“阴变而为阳”的传变。在治疗上,注重痈疽疔疮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处方随证加减变通用法;外治方面主张按局部阴阳见证,分别投以温、热、凉不同药性的外敷药。所载方剂如飞龙夺命丹、回阳玉龙膏、洪宝丹等,多为后世外科常用之方药。现存明刻本、明抄本、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与《秘传外科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合订本、明正统《道藏》本,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正统《道藏》本点校出版。本部底本《正統道藏·仙傳外科祕方》,涵芬樓版(漢リポ掃描及文字化本)。
杨清叟,元代外科学家。禾川(今江西吉安西南)人。编有《仙传外科集验方》(又名《仙传外科秘方》),论述痈疽阴阳虚实甚详,并保存有不少民间验方。此书后传至吴宁极、吴有章父子及李生生、赵宜真,由萧凤冈捐资刊行(1378年)。
赵宜真,元明间道家。号原阳子。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少习儒,见方书之善者,辄喜传录。常自制成药,施以济人。尝谓:“杂病有方,伤寒有法。两者兼尽其道,乃为良医。”主张习外科者宜通大方(内科),始能全美。后因兵火,所汇方书多散失,仅存杨清叟《仙传外科集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