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之研究
ABUIABACGAAg6bXawQYo8KWd0QIwwgM49gQ

《温病之研究》是清代日本源元凯著的一本温病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日本文政四年(1821),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

本书上、下二卷,稿甫成而卒逝,后由其子德兴印刷出版。全书以吴又可《温疫论》为基础,阐发自己的观点,或辨其讹误,主要论温疫之变化,并创立“上盈下虚”之说,日可以大黄、附子治之。现存版本见于《皇汉医学丛书》。本部底本出自《皇漢醫學叢書》第八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家圖書館掃描本)。

温病之研究
序夫疫之為病。古今不同。其變態區區不可枚舉也。長沙氏述素難作傷寒論。以救當世夭橫。然於溫病。但舉一端而已千載之下。有又可氏出。發明其餘論。以著溫疫論。可謂千古活眼。能羽翼長沙氏者也。生民到今。蒙其澤誰敢不矜式之。雖然。又可氏亦有所略而不說。百年之後。發其餘論者誰。吾 先大夫溫恭府君也。天明戊申。疫氣流行。延門合戶。為之死者。不可勝計。當時疫氣一變。而上盈下虛。屬少陰證者多。初尚依又可氏法而療...
卷上募原(募與膜通。慕各切。舉痛論作膜原。)瘧論曰。邪氣內薄於五藏。橫連募原。(王冰曰。鬲膜之原系也。)舉痛論曰。寒氣客於胃腸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王冰曰。膜鬲間之膜。原鬲肓之原。)百病始生篇曰。虛邪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較此數語。膜原之地。指伏膂之內。腸胃之外。鬲膜之下。言之。又可氏曰。伏脊之內。附近於胃。正當經胃交關之所。是為半表半裡。故熱淫之氣。浮越於三陽。易陷於胃。是以全篇...
卷下雜氣論方書云。天行時行病。而不言其所行之氣。為何等氣。又可氏乃言之雜氣。雜氣中。有一種之猛烈。言之厲氣。往哲所未闡發。卓犖确論也。然唯謂六氣之外。別有雜氣。其為氣也。無所可求。無象可見。而不言其氣之為何物。其起從安所。則泛然幾乎河漢之言已。蓋雜氣之起。當復有因焉。因明而百雜氣可辨也。余讀左氏(昭四年)申豐曰。冬無愆陽。(冬溫)夏無伏陰。(夏寒)秋無苦雨(甘霖)春無悽風(寒)雷出不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