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ABUIABACGAAgvOHUwQYo8NCJfjDCAzj2BA

《万氏济世良方》,又名《万氏家抄方》《医学入门良方》。刊于1609年。全书分六卷。卷一至五卷分为中风、厥、脚气、癍疹、消渴、咳喘、伤食、噎膈、虚损、发热、眼耳鼻病、痈疽、跌扑及经产、小儿诸病等90类病证。每类病证均以主治方剂为主,并简述其病候。卷六为脉诀及症候歌等。卷七为药性的概述。本书取材广博,内容丰富,是一本很有临床实效的参考书。现存多种明刻本。本部底本國會圖書館掃描本。

万表,明代官吏,字民望,号鹿园,鄞县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中进士,历任漕运参将、广西副总兵、淮安总兵等官职,有不少著述。医学方面,只留有此书。

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刻萬氏家抄濟世良方序蓋聞天地以生物為心,仁人之所以溥解澤,神明之所以昭顯佑,皆是物也。慨厥生民,莫不湯陰陽之和,以林總於世,而遭遇不齊,戕賊百出。故有蠻夷猾夏,寇盜奸宄,日恣其凌厲摶噬之性,以斬代虔劉,而魚肉不休。即安處於堯天舜日之下,嬉恬於耕田鑿井之世,而內梏於七情,外侵於六沴,又以疾病成愁苦,而不勝其夭於□□之患,天地神明有同戚焉。自非仁人握勝算,著方書以安集而生全之,欲以臍世仁壽而登之...
卷一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疾或夾火與濕,當以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又須分氣虛、血虛,脈浮遲者可治,大數而極者難治。中腑者面顯五色,有表證而脈浮、惡風惡寒、拘急不仁,其病淺,多易治;中臟者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秘結,或眼直視,搖頭口開,手撒遺溺,痰如曳鋸,鼻鼾,其病深,多不治。中腑者易汗,中臟者易下。汗下不宜太過,汗多則亡陽,下多則亡陰。治風之法:初得即當順氣,日久則...
卷二瘧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帶散。瘧脈俱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亦有病久,脈極虛微之中少見弦,但不搏手,細察可見也。弦如刀刃者死,小者生。治瘧屢驗方柴胡(有汗一錢,無汗二錢) 白朮二錢(無汗一錢) 茯苓 陳皮 半夏各七分 薄桂二分 黃芩(熱多)五分(寒多一分,寒熱均七分) 甘草(炙)二分(脹悶不用) 草果五分(無食不用) 人參五分(虛七分,虛甚一錢) 生薑(寒多)...
卷三虛損多屬陰虛。凡虛勞不受補者不治。四君子湯 治氣虛。人參五錢 白朮 茯苓各一兩 甘草三錢每服四五錢,水煎服。四物湯 治血虛。川芎 當歸各一兩 芍藥 熟地黃各二兩半每服一兩,水煎服。八物湯 四君子合四物湯。治氣血俱虛。十全大補湯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甘草 芍藥 熟地黃 肉桂 當歸 川芎每服一兩,加薑棗水煎服。固真丸 補氣血,固精壯陽,烏鬚髮。忌食蘿蔔。仙茅四兩(米泔水浸一宿,黑豆拌,同何...
卷四癰疽只是熱勝血,陰陽相滯而生,人中年以後不宜有此病。真人活命飲 治一切癰疽腫毒。穿山甲三片(切碎,蛤粉炒) 天花粉 甘草節 乳香 白芷 赤芍 貝母(各一錢) 防風(七分) 沒藥 皂角刺(各五分) 當歸尾(酒洗) 陳皮(各一錢半) 金銀花(三錢)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在腹,白芷為君;在胸,加瓜蔞仁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如疔瘡加紫河車草三錢作一帖,用老酒鍾半煎一鍾,溫服。煎法:須用大瓦器以...
卷五婦人經病超前為熱,退後為虛;血滯宜破,血枯宜補。常時與經前作痛為血積,經後為血虛;常時發熱為血虛有積,經行發熱為血虛有熱。加減四物湯 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各等分)上水煎服。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痠疼、肌瘦潮熱、脈微數,去地黃、川芎,加澤蘭葉三倍,甘草半分;經水過期者,血少也。加陳皮、白朮、人參、升麻;未及期先來者,血熱也。加黃芩、香附、黃連;肥人亦兼...
卷六診視臟腑生克要說大凡診視,坐定調息己之氣,呼吸平和,然後先以中指於彼人掌後高骨之旁揣定關位。次以食指按寸口之位,又以無名指按尺下之位,凡一指必三般。診先輕以取浮,次稍重以取中,又最重以取沉。寸主關以上至頭目,關主臍以上至腹脅。尺主臍下腰足。二便、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以上六脈皆輕手得之表也,腑也。心、肝、脾、肺、腎、命門以上,六脈皆重手得之裡也。心屬手少陰,小腸屬手太陽,肝屬足厥陰...
卷七藥性目錄草部人參沙參 天門冬麥門冬 地黃 術(白朮、蒼朮) 黃耆 甘草(梢節) 菊花 菖蒲 遠志 黃精 山藥 五味子 肉蓯蓉 鎖雨 菟絲子 牛膝 威蕤 苡仁 石斛 巴戟大 破故紙 芎藭 當歸 芍藥(白芍、赤芍) 益母草 車前子(葉、根) 蒲黃 續斷 骨碎補 蒺藜地膚子 決明子 丹參 玄參 茜根 茅根 艾 地榆 大小薊 紅花 牡丹皮 鬱金 薑黃 延胡索 香附 旱蓮草 劉寄奴 柴胡 前胡 黃...